油菜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河南农民能把桑树变成桑杈,历史上千年
TUhjnbcbe - 2023/10/20 16:44:00
白癜风费用 http://m.39.net/disease/a_5419382.html
我叫付留钦,年出生于河南郏县堂街镇段李庄村,这时间过得是真快啊,一晃都快八十岁了。年轻时候也上过学读过书,不过最终还是没有走出这座村庄。我手里正在使劲儿弯的是桑杈树,我跟它打了一辈子交道,虽然现在这手艺用处不大了,不过我还是舍不得这片桑杈林,能做一把是一把吧。只要是前些年在农村待过的人,肯定都见过这桑杈,这是当年收麦时候必须要用的农具,家家户户都需要。桑杈的历史咱也不知道有多长,听人家说至少汉朝的时候都有了,用人工把桑树培育成桑杈,这是咱老祖宗的智慧,虽然现在有铁制的杈,成本低价钱便宜,但用起来可是没有咱这桑杈顺手。刚才说到上学,这些事我都还记得,年我父亲有病去世,那年我17岁,也就是父亲走后的第二年,我初中毕业了。我当时读的是咱郏县二中,学校设在堂街镇上,那时候全县只有两所初中,很难考,我学习还算争气,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。临毕业时候,校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,问我想不想上高中。因为父亲刚去世,家里没有了顶梁柱,东挪西借才勉强上完初中,再说,我又是家里的长子,只好无奈地说我不想上。由于我有点文化,做事儿也认真,回到村里被选为村里的保管员和会计,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我虚心向老艺人学习桑杈整套知识和技术。没有包产到户之前,俺村有一千多口人,有百亩桑杈园。那时桑杈多数被合作社收购,一少部分出去卖,那时价格最低,也就三五块钱一把,后来卖到过十五或者二十块钱一把。就因为村里有这个副业,我们段李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,人们常说“段李庄,银钱窝”。村里的小伙子不愁娶媳妇,选对象还挑三拣四的,夸张点说媒婆们都快把门槛踢烂了。桑杈最贵的时候是包产到户那一年,收麦扬场家家户户都要用到桑杈,需求量大增,一把桑杈竟卖到80元,甚至元,比现在四五十元一把的价格还要贵上一倍。今天是邻居在生火捏桑杈,大家闲着没事都来帮忙,这捏桑杈一般都在冬天和春天进行,冬天农闲时候多,捏的多一些。他们手底下这个“地窑”,里面生着火了,就是靠一定的温度,才能把桑杈烤软,然后人工再次纠正形状。其实培育桑杈的过程,就是不断纠正它的形状的过程,长在地里的时候,每年春天开始选苗,再用枝条把它们捆绑着定型。到了夏天的时候还要巡园,看看哪个长的不对劲了,赶紧再修理修理,之后到了冬天叶子落了,就下园子砍掉已经长成的。一般来说一把桑杈长成,需要四五年的时间,这个过程不可能缩短,也提高不了效率。因为今年的疫情,这桑杈做的有点晚了,往年油菜花还没开的时候都基本做完了,现在情况好多了,村子也不封了,大家才能抓紧时间做。捏好之后的桑杈,还要套上木架子,这样防止它再变形,一把桑杈做的漂亮不漂亮,功夫都在这上面。长在地里是树,砍回来能做成杈,你看这神奇不神奇。这些桑杈上套的架子,至少有几十年历史了,这上面一般都用毛笔写的有名字,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都种,难免借来借去的。就像过去农村的桌椅板凳,一般也都写的有名字,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借。桑杈做出来要卖,就要跑着去各地赶庙会,这个本子上记的是各地的庙会日期,我们都是按着这个日子把桑杈拉过去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后,我和另一个老伙计赵存良就出发了。这些年南阳、栾川、鲁山、嵩县等地的庙会都去过,一去大多三四天,住十五、二十元一晚的旅社。有的地方旅社贵些,要百二八十一晚上,俺们舍不得,就到税务所或者卫生院等机关单位门前,裹着被子凑合一晚上。会这个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,这些照片是去年北京来的摄影师照的,他们也是从网上知道我们村还在做这个,就联系过来拍什么纪录片,拍完之后我们合了影,还给我和老伴照了个合影,照片拍的不错,我们都可喜欢。地窑烧上火,大家相互帮忙,我们村里的风气很好,几十年来都可团结。架子车上这些桑杈,是村里李发喜家的,他这些杈都还没有完工,看见今天地窑生火了,他就拉过来再烤一下。现在俺村精通桑杈手艺的,不到10个人,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。桑杈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少了,总面积满打满算十亩地多一点点。按理说种桑杈还是比种其他东西强,可现在市场需求少了,除了一些棉花种植多的地区需要,因为这木杈不会产生静电,其他地方用到的很少了。这是李发喜家培育的桑树苗,他说有七八千棵,一棵能卖两三块钱。桑杈虽然现在做的少了,可桑树是个好东西,桑叶、桑树条都能卖钱,其中桑叶、桑皮、桑根还是传统的中药材,可以说这桑树浑身都是宝。我现在还有这一亩多桑杈园,树底下种上油菜,等油菜收完这枝叶也都该铺满园子了。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,也劳动了一辈子,听说我初中时班里和我学习一样好的同学们,都上了高中找到了工作。虽然当时没上高中有点遗憾,不过现在想想也不后悔,如今生活在农村也挺好。口述

付留钦摄影

张根栋(图文乡土河南原创,剽窃必究)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河南农民能把桑树变成桑杈,历史上千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