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菜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他的诗作成为号角,呼唤着战士们去冲锋,军
TUhjnbcbe - 2023/6/9 21:46:00

著名*旅诗人李瑛今天来青岛!

听到这个消息,我高兴万分。记得上高中时学过先生饱含深情创作的长诗《一月的哀思》,这首讴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丰功伟绩的长诗,是纪念伟人的一部力作。我那时读高中,我的老师讲解这首长诗时几次落泪的情景至今依然在我的眼前浮动。

李瑛是跟随中国作家沿海开放城市采访团一起来青岛的,同行的还有周明,公刘等著名作家和诗人,他们此行的目的,是来青岛参观三资企业,感受沿海开放气息,为创作开放为题材的作品奠定生活基础。

就这样,我和李瑛老师相识在美丽的青岛。那天,我全程陪同采访团的访问。我注意到,在参观的过程中,李瑛老师步履矫健,看得认真,问得仔细,对于三资企业投资、技术、员工培训等问题了解得相当详细,同时不停地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……

参观的间隙,我对李瑛老师进行了采访。我没有想到是,这位大诗人竟是那样的谦逊和蔼,他说:“自己本人没什么好谈的,如果说创作了一些作品的话,那也得感谢时代,感谢*队,是*队把自己培养成才。”

李瑛先生也是东北人,年12月8日出生在辽宁省锦州一个贫苦家庭,十岁时随父亲去天津读书,年起开始学写诗歌、小说、散文,年夏天,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学习。在北大期间,李瑛全面阅读古籍中外名著,丰厚着自己的文学底蕴,这一时期,他接触到了*的地下组织,阅读到了马克思列宁的一些理论著述,同时,研读了解放区的文学作品,革命觉悟得到提高,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作品,如《太阳,啊!太阳》,《北平》等,展露出创作水平和实力。

年,北京油菜花怒放的春天,李瑛怀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青春年华的理想,在大学毕业前夕,带笔从戎,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*,成为新华社的一名*事记者。 战争开始后,李瑛多次赴朝鲜前线采访和工作。以后的日子里,李瑛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,担任过解放*文艺社副社长,后来任总*治部文化部副部长。长期的*旅生涯,锻炼了李瑛的手笔,陶冶了他的情操,在火热的生活中,他的思想和艺术日臻成熟。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版《野战诗集》到八十年代出版《南海》,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之余,李瑛陆续出版了30多本诗集。我曾经多次读过她的诗歌,特别是汇聚了诗人精品的《李瑛诗选》更是让我爱不释手。李瑛用自己的才智和辛勤,为共和国诗坛提供了一朵朵奇葩,使中国的诗坛荡漾起向上的涟漪,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。李瑛的诗歌,感情真挚,内容深刻,格调高雅,语言凝练,主旋律高扬,展示着一名*旅诗人的风采。

我向李瑛老师请教他诗歌创作的特色。谈及自己的作品,李瑛老师像战士冲向战场一样神情振奋。

“我的诗歌主要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,李瑛老师娓娓而谈。”

作为一名*旅诗人,李瑛老师作品的第一部分是歌颂战士的。通过对战士们作战、执勤、训练、参加劳动和日常学习生活的描写,展示战士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怀。诗人第二部分的是歌颂祖国英雄的人们和歌颂祖国专利山河的;第三部分则是触景生情,有感而发的*治抒情诗;第四部分是赞美世界人民的团结和友谊的,特别是那些反对霸权主义、种族主义的诗歌,翻译介绍到国外后,受到爱好和平的国际友人的赞扬和好评。

听说李瑛老师来青岛了,许多诗歌迷们慕名前来。看见我们谈兴正浓,大家一起坐下攀谈起来。

“诗歌的创作,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来进行,这就是诗的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表现。诗歌的创作,诗味很重要;诗,太直了不一定好,需要含蓄一些,需要隐蔽一些。诗歌要有丰富的想象,要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大胆的联想,表现生活,讴歌光明,礼赞未来,歌颂美好的事物,鞭笞落后愚昧的东西。一句话,就是塑造美的灵*,给读者美的陶冶和正直向上的教育。”

我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,深知要采写有影响的报道,必须深入到实际中进行细致入微的采访。于是我和李瑛老师探讨起关于诗歌创作于深入生活的关系问题。李瑛老师对这个问题有着独到的认识:“我主张,凡是进行诗歌创作的人们,都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,都要沉到生活中去。古人说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只有站在生活的激流当中,才能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,才能增强敏锐的艺术感觉,才能文如泉涌。”

尽管工作繁忙,但是李瑛老师一直把自己创作的根系扎植在基层,部队,千方百计更多地接触生活,接触人民,接触实际。李瑛特别强调,遇有部队采取重大行动,他都会全力争取参加。

我请李瑛老师举例说明。

李瑛老师脱口就说,年就是一例。

那年,越南当局开始大批驱赶华侨,不少受难华侨漂流南海。于是李瑛在那年的十月至十一月间,,到西沙群岛生活了两个月,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。从西沙回北京不久,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,李瑛老师又上了云南边防前线。在作战部队,李瑛和战士们一起行*,一起接受战火考验,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。有的战士牺牲在火线上,遗体运回祖国,李瑛就去烈士陵园看望他们,缅怀他们,就这样,李瑛,经受着血与火的历练,在战斗中丰厚着自己的积累,燃烧着自己的座位*人的创作激情。就在这次正义的反击战斗中,李瑛写下了四十多首诗歌,经过整理,编成了诗集《在燃烧的战场》。我记得,《广西日报》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刊载过战斗英雄刘勇事迹的一篇报道——《为祖国而勇敢战斗》。报道说,刘勇在投入战斗的时候,将李瑛的诗歌揣进怀里,文中写道:刘勇面对指导员“从口袋里郑重地掏出小小的红皮笔记本,翻到从《中国青年》上抄来的李瑛《关于生命》的诗歌朗读起来——生无私,死无愧的伟大感情,这,才叫生命;连死亡也要在他面前发抖的生命。”我引用这篇报道的用意,就是说明,李瑛的作品已经成为号角,呼唤着战士们为正义去战斗。

时间过得真快。我们和李瑛老师关于诗歌创作的话题刚刚打开,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再过几分钟就要到下一家企业去参观。于是我分秒必争,又向李瑛老师请教他创作长诗《一月的哀思》的情况。

说到《一月的哀思》,李瑛老师的笑脸被庄重的面容所替代。“敬爱的周总理是年1月8日离开我们的。我清楚地记得,那是一月十一日下午四点四十五分,总理的遗体移向八宝山火化。那天,北京晴间多云,傍晚,云低阴冷,从下午三点多起,首都百万人民扶老携幼,泪洒十里长街为总理送灵。我觉得这情景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最庄严,最动人,最震撼人心也是最让人肝肠寸断的场面。医院一直到八宝山,人们就是这样为总理送别。送灵的车队驶过,路边的人群向河床一样,即使车队过去很久,人们也久久不愿散去,直到夜深风紧,许多人仍在路边等候。人们等待着迎候总理的骨灰回中南海。那天,全中国都在哭泣……

就是这样的场面,就是这样的景象,就是这样的生离死别,就是这样的送别我们的好总理。然而,第二天北京的报纸上竟然没有一句为总理送灵的报道,广播上也没有描绘人民送别总理的声音。当时我心如刀绞!”说到此,李瑛老师的明眸中闪着泪光。

“我想,我必须写诗来悼念总理,写人民送别总理的伟大场面,这样的诗,是真正的诗,是感人的诗!我知道当时在“四人帮”的把持下,不会让媒体发表我的诗作,但是,一个诗人不能停止歌唱,不能不对天讴歌伟人周恩来。就这样,我拿起了笔。经过几天的写作,《一月的哀思》的初稿形成,当时,我还没来得及为这首长诗赋予名称,也没有仔细润色,也没有一个正式的结尾,就收藏起来。报刊上不能发表,我就把她发表在我们的心里吧,就像我在市里面写的那样——它会萌生/迎着阳光/长出绿油油,绿油油/美丽的叶子……”

“从那之后数月间,我没有写诗,因为反击右倾翻案风更加嚣张……直到当年十月“四人帮”被粉碎。当时我正在南方部队下连队,北京打电话要我火速返京。我是十月十二日赶回北京的,当天就参加了庆祝粉碎“四人帮”的游行。直到十一月下旬,人们才从喜悦中沉静下来。这时,我将怀念周总理的诗稿重新取出,我像捧着一件珍品一样激动不已。重读一遍,泪水飘洒。我想,现在该是发表这篇诗作的时候了。”

“我对诗作进行了润色,又补写了一章,然后送给了《光明日报》……”

我接过李瑛老师的话头对着诗人和诗友们说:“一九七七年一月七日,《光明日报》在重要的版面上刊发了《一月的哀思》,得到了全国读者的一致好评,一时洛阳纸贵,人们纷纷抢购刊有《一月哀思》的《光明日报》。诗作发表后,香港的一些报纸予以转载;国外也把它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。

就这样,《一月的哀思》成为人民追忆周恩来总理的最好教材。

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,李瑛老师站起身来走到窗前,他的眼睛闪着光芒。

李瑛老师顺着窗口向前望去,前面,是胶州湾的一片蔚蓝……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他的诗作成为号角,呼唤着战士们去冲锋,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