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菜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农业专题报告民为帮本,食为政首,解析农产 [复制链接]

1#
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 http://www.jpm.cn/article-124253-1.html

如需报告请登录。

1、全球疫情下农作物是否受影响?

1.1看历史,疫情不是影响农产品主因

粮食安全之于我国意义重大,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,粮食产量总体趋势不断提高,但也发生过三次明显下滑,形成了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过程中的三次波动:

第一次波动(-年):改革开放后,我国对农业生产进行一系列改革,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,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,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,赋予农民自主的生产支配权力,粮食产量实现高增长。

第二次波动(-年):粮食产量从万吨水平下降到万吨;年的粮食丰收导致粮食市场上供大于求,出现了难卖粮现象,年我国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,取消了部分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,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,最终导致产量大幅度回落。

第三次波动(-年):粮食产量从万吨水平下降到万吨;导致这次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包括:一是干旱气候引起粮食单产降低;二是经济快速发展之后耕地被工业发展、城镇化建设蚕食,种粮面积迅速降低;三是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,降低了粮食种植比例。年以来,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提高,粮食单产能力快速上升,粮食总产量有增无减。

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,可以得出我国粮食产量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:政策(价格政策、补贴政策、土地政策等)、生产力(农户种粮收益等)、生产条件(生产资料、耕地资源、水资源等)、技术发展(灌溉系统、地膜覆盖等)。

疫情不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原因,回顾03年非典期间,主要农作物产品略有涨价,但在非典时期,我国刚经历了连续5年的粮食产量下降,并且当时的农产品销售供应链体系并不十分健全,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价格水平;在20年的今天,我国粮食连年丰产,供应链体系成熟,疫情对于农产品的影响较小。

1.2看现在,疫情演变下农作物受影响有限

疫情主要影响的是粮食流通和春耕生产;一方面,这个时节临近春播及以冬小麦为主的大田粮食的农事管理,另一方面,疫情禁运影响了生产资料及粮食的流通运输。

我国共有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,分别是内蒙古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西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四川,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8%以上,其中包含6个稻谷主产区、4个玉米主产区、3个小麦主产区。粮食主销区共有7各,分别是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,主销区粮食产量和需求量缺口较大。

我们统计了各农作物播种时间,春播在4月份以后进行,冬小麦的收获时间也在次年的4、5月份,而从全国各省份(除中国香港、中国台湾、中国澳门外)的疫情演变情况看,疫情基本在3、4月份处于稳定状态,而随着疫情稳定控制各个地方也开始了解运,并且国家粮食储备局、扶贫办等均组织示范企业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,开展线上直播培训等,帮助农户解决春耕生产技术难题,故农作物受疫情影响有限。

2、我国粮食供需格局总体较稳定,玉米及白糖存在产需缺口

1.1稻谷:国内供给阶段性过剩,全球供需平衡

我国一直坚持“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”的新粮食安全观,每年稻谷产量基本稳定,产需平衡,同时库存保持较高水平,年我国稻谷库存消耗比在86.24%,处于近10年高位。因此我国稻谷供给形势总体保持宽松,受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影响较小。全球供需较为平衡,年全球大米产量为.08万吨,总供给为.83万吨,总消费量为.36万吨,库存消费比稳步提升,年达到34.11%。

1.2小麦:国内及全球供给均较为宽松

我国国内小麦供需较为宽松,从供给看,年我国小麦产量1.34亿吨,为历史第二高水平,并且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1.3亿吨以上;而国内消费总体平稳,年国内小麦消费量为1.12亿吨;但库存量大幅上升,年期末库存达1.01亿吨,年库存消费比大幅上升至91.14%,国内供给宽松。

全球小麦供给较为宽松,从供给看,年小麦产量为7.64亿吨,小幅上涨;总消费量维持稳定年为7.55亿吨,库存及库存消费比也都维持稳定,年分别为2.87亿吨、38.04%,全球小麦预期库存消费比维持较高水平,若剔除中国数据则小幅下降,整体供给仍偏宽松。

1.3玉米:国内产需存在缺口,全球供需平衡

国内玉米连续三年呈现产需缺口,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3月份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报告,-年我国玉米已经连续三年呈现产需缺口,且经历年的去库存改革之后,目前库存消耗比连续四年下降至39.93%。从需求端,饲料消费是玉米最大的消费需求,下游养殖存栏量逐步回升将提振玉米饲用消费,国内玉米供需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。

国际玉米库存消费比有所下降,整体供需格局平衡;全球供给端看,年3月份USDA最新预测19/20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1.12亿吨,期初库存3.21亿吨,全球玉米总消费量为11.35亿吨,期末库存2.97亿吨,期末库存消费比降至26.19%,全球玉米供给形势整体较为平衡。

1.4大豆:国内供需平衡,全球供给较为宽松

国内大豆供需平衡,从供给看,年至今国内大豆产量持续增长,一方面是源于国家调减玉米种植面积间接增加了大豆种植面积,另一方面是当前政策扶持大豆种植,因此从国内供给形势来看,国产大豆产量稳增长趋势不变。从消费端看,下游主要饲料销量在生猪存栏逐步企稳回升背景下,预计饲用豆粕需求量将增加。

全球供给较为宽松:从全球供需形势来看,USDA3月份预测19/20年度全球大豆预期产量3.42亿吨,期初库存1.12亿吨。从消费看,19/20年度预期国内总消费量3.50亿吨,全球大豆预期期末库存1.02吨;预期期末库存消费比为29.26%。19/20年度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已经接近16/17年度的历史高位,全球大豆供需格局较为宽松。

1.5白糖:国内及全球产需预计出现缺口

国内新一榨季小幅减产,缺口扩大;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尚存,《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》5月最新预测/20年度国内食糖产量万吨,比上月下调10万吨,而食糖消费量比上月下调40万吨为万吨,产需缺口达到万吨,年进口量达万吨,占国内消费比重20%,需求端整体较为稳定。

5月最新预测/21年度,中国糖料种植面积千公顷,比/20年度增加30千公顷,增幅2.1%,主要是内蒙古自治区甜菜面积增加。食糖产量万吨,比上年度增加20万吨;食糖消费量万吨,比上年度增加40万吨,产需缺口依然较大,预计/21年度食糖进口量万吨,比上年度增加46万吨。

全球白糖供给宽松形势有所松动;最新预测19/20年度全球白糖产量1.68亿吨,印度产量第一为万吨,巴西第二为万吨,其次欧盟为27国万吨,总消费量为1.74亿吨,预测19/20年度全球白糖期末库存万吨,期末库存消费比下降至24.73%,全球白糖供给宽松形势开始有所缓解。

3、疫情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

1.1储备粮政策有效削弱疫情影响

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年在第18次会议上提出了库存消费比概念,由本年度粮食结转储备与消费量的比值来表示粮食储备水平,并确定%的库存消费比为最低粮食安全储备水平,而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常年在安全储备水平之上。

粮食储备在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是防止粮食公共危机的“保护伞”,也是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的“蓄水池”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央储备、地方储备、社会储备多层次全覆盖的粮食储备体系。在粮食丰收时通过收购市场上过剩的粮食进行储存,可以调节市场粮价,保护农民的利益;粮食歉收时通过轮出储备粮,平抑粮价,补充市场缺口,维护粮食市场秩序,确保粮食安全。

我国储备粮及仓储能力十分充足;我国中央储备粮粮权归属国务院,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受委托进行代储,根据中储粮社会责任报告,年,中储粮集团累计收购政策性粮油总量超过9.3亿吨,其中稻谷2.26亿吨、小麦3.12亿吨、玉米3.51亿吨、大豆万吨、油菜籽万吨。其次仓储能力也连年提高,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.7亿吨,简易仓容2.4亿吨,有效仓容总量比年增长31.9%,食用油罐总罐容万吨,比年增长7倍,在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,也建立了10-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。

我国储运及物流能力大幅提升;年,我国粮食物流总量达到4.8亿吨,其中跨省物流量2.3亿吨;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全部打通,公路、铁路、水路多式联运格局基本形成,原粮散粮运输、成品粮集装化运输比重大幅提高,粮食物流效率稳步提升。中储粮也依托重要港口,建设了一批综合储备基地,实现在北粮南运、粮油进口重要通道的占位,自组建以来,公司累计完成政策性粮食调运万吨、接运进口粮万吨。

1.2我国农产品自给率高,国外疫情影响较小

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自给率均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划定的安全水平95%。其中稻谷自给率98.72%,年我国稻谷及大米总进口量万吨,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;小麦自给率为96.67%,年小麦进口量为万吨;玉米自给率为98.48%,年玉米进口量为万吨,因此疫情全球化可能会加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,但目前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较小。

国内大豆进口依存度偏高,短期或受疫情影响供货推迟。年我国大豆产量万吨,进口量为万吨,大豆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比重为84.86%(-进口占比均保持在80%以上),因此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