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菜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咱中国人是怎样才吃上饱饭的新浪财经 [复制链接]

1#

来源:财经国家周刊

来源

双石茶社(ID:two-stones)

老老狐狸

中国是个大国,人口超过了经合组织国家全部人口总和。人口1亿的日本可以接受30%的粮食自给率,而14亿中国人,要想吃饱饭就只能主要靠自己,毕竟,全球粮食贸易总量也不到中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。

学者胡靖做过研究,人均粮食供给量不低于.56公斤,就能保证每人的生存安全,若低于此值,则会发生绝对的粮食危机或饥荒。
   

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成人最低人均日食热值水平为大卡,相对舒适水平为大卡。中国卫生健康部门推荐每人日食热值水平为大卡,同时还推荐日食70g蛋白质与65g脂肪,这样就可以基本满足中国成人正常生存需要的营养。按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组研究,若与每人日食物摄取热量大卡、蛋白质70.1g相适应,全国按人均主要食物的需求量为:粮食公斤,肉类29公斤,蛋类14公斤,奶类9公斤,水产品14公斤,植物油9公斤,食糖6公斤。
  

从这张图可以看出,中国在80年代初跨过~大卡热量线。

年,当年粮食产量较上年增加16.74%,人均粮食产量公斤,较上年提升31公斤,开篇就创下纪录。 

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,年的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为公斤。
   

年到年,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九年增长。

~年,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在公斤波动。年,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为公斤。
   

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公斤,较.56公斤的绝对饥饿线,其安全系数不过1.2,无法满足人民对肉蛋奶的营养性需求,应对地区间、年际间产量波动的储备也不足,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。
  

新中国成立前,中国是粮食进口国,大量的大米从暹罗、越南北部,甚至孟加拉和缅甸入口到广东省。20世纪30年代,广东省约13%的消费是靠进口满足的;上海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进口地。而在到年,中国连续11年粮食净出口,年均出口粮食万吨,粮食净出口量占同期粮食产量的1.3%,这为工业化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,考虑粮食以及猪肉等其他农产品出口,实际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即使是在人均产量最高的年,也不会高于公斤。
  

~年,连续三年粮食大幅度减产,使得61年的人均产量低于年。就在这一年,粮食进出口*策逆转,由连续11年净出口转为连续24年净进口。年净进口粮食万吨,占当年粮食产量的3.26%,缓解了国内供应压力。 

年,农业生产开始恢复,到年,人均产量达到公斤,加上当年净进口粮食万吨,人均粮食占有量恢复到~年水平。这一年,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为公斤。

从到,中国粮食总产量由1.13亿吨增长到2.4亿吨,采用~三年平均数与~三年平均数比较,年均增长2.99%,由于年均人口增速达到2.06%,使得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速明显慢于总产量增速,仅为0.92%。

对于中国粮食生产来讲,70年代是不错的10年,总产量由年的2.4亿吨提高到年的3.2亿吨,人均产量由公斤提高到公斤。年,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为公斤。

采用~三年平均数与~三年平均数比较,总产量年均增长3.38%,加上这十年人口增速下降到年均1.76%,使得人均粮食产量增速达到年均1.61%,明显快于此前20年。

年,人均粮食产量公斤,这一年正是“四三计划”引进项目关键期,粮食进口不多,净进口仅60万吨,在连续净进口粮食的24年里,仅略高于年水平。

年,粮食减产1.25%,属于正常波动,但当年粮食进口猛增,净进口达万吨,甚至高于年,净进口量占国内产量2.01%,是年以来第一次突破2%。当然,新班子上任,派糖是必须的,可以理解。

年是个丰收年,当年粮食产量增加万吨,加上净进口粮食万吨,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公斤。 

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年,除极个别地方偷偷尝试“包产”外,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还是公社体制。当年1月1日起,中央决定将粮食征购基数由亿斤降为亿斤,同时将征购价格提高20%以上,征购基数外的收购价格提高50%以上。
  

年又是个大丰收年,当年产量增加万吨,净进口粮食首次突破千万,达到万吨,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公斤。
   

按征购量万吨、农村人口7.9亿计算,农村人口人均留粮达公斤。加上卖粮收入大幅度提高,这一年,无论是偷偷包产的,还是继续公社体制的,都是个前所未有的好年。 

70年代不仅在粮食产量上稳步上升,而且在水利、化肥、种子等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上为下一个十年打下了基础。
  

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是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。鉴于、年在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劳动力太多,到年期间放慢了农田水利建设步伐,年后重新加速。年,中国灌溉面积为2.4亿亩,年为4.96亿亩,年7亿亩,年7.95亿亩,年为8.77亿亩。 

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,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在40%左右,而中国测算的平均贡献率约为32%。全国化肥试验网资料显示,每斤标准肥平均增产小表2.18斤,增产皮棉0.17斤,增产油菜籽0.9斤。 

年,中国全国生产化肥3.9万吨,加上进口,当年化肥总用量7.8万吨,每亩耕地化肥实物用量仅0.2公斤,当年的粮食亩产停留在公斤左右。 

年,时任化工部副部长的侯德榜主持开发规模为年产吨的“煤制碳酸氢氨”装置,工艺成熟后,年起开始全国大规模推广,在县一级建设了个小化肥厂。 

年,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、自己制造设备的大型氮肥厂(四三计划后,就改叫中型装置)上海吴泾化肥厂首期工程建成试车,年产硫酸铵10万吨。70年代,10多个中型化肥厂在全国开建。 

碳酸氢铵的肥效不高,有效养分仅为17.7%,相比之下,尿素有效养分达46.3%,据农业部门试验,施用1公斤尿素可增产稻谷4~5公斤。60年代后期,在进口粮食的同时,开始从西方进口化肥。 

年,中国石油产量万吨,自给率只有40.6%。年,大庆等油田相继发现和开发成功,中国石油产量达到万吨,实现了完全自给。年,原油产量达到万吨,不仅能够自给,还为出口换汇和发展大化纤、大化肥装置提供了支持。年,中国开始向日本出口石油,出口价格高于日本从沙特进口原油。73年和79年两次石油危机,油价上涨缓解了中国外汇压力,为进口化肥、粮食以及引进国外技术提供了资金。
  

年,“四三计划”开始执行,在引进26个成套项目中,大化肥装置就达13套,分别具有年产30万吨合成氨、48万吨或52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,13个项目均在年开工,到了年底,其中7套投产,至年6月,累计生产尿素万吨,另外5套于年完工,广州化肥厂最晚,年10月才完工投产。 

除引进外,中国还于年上海吴泾化肥厂自行设计建设了30万吨大化肥装置,装置于年投产。结合引进装置国产化,形成了33套大化肥装置,年,化肥产量增加到万吨。 

从50年代早期起,中国就开始建立农业研究系统和农业技术推广网络。到年,全国建立了个农业技术推广站、个种子站和个育种示范站。到年,上述三类科技站的数量分别达到了个,个和个。~年间,从墨西哥进口了大量的矮杆小麦的种子,广东省引进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菲律宾研发的种子,巴基斯坦也提供了一系列的优等幼苗。年,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面世。得益于农技推广网络,新的高产品种在70年代后期迅速推广。 

中国人的吃饭问题,确实是在进入80年代以后才解决的。

年是个歉收年,粮食减产万吨,当年净进口粮食万吨,农村粮食征购基数继续减少。

年,中央1号文件指出“包产到户、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”,“大包干”在全国加速推广。

年是个大丰收年,增产粮食万吨。这一年,净进口粮食再创新高,达到万吨,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公斤。82年的征购基数降到万吨,农村人口人均留粮公斤。
  

到了年底,“大包干”已经在全国推广到90%以上,83年粮食增产3万吨,同年净进口粮食万吨,人均粮食占有量公斤。

年,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4亿吨,增产3万吨,净进口粮食万吨,是连续五年净进口超千万吨以后首次下降,当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公斤,首次触摸公斤线。

连续四年增产后,年粮食减产万吨,就绝对量来看,仅次于年减产万吨。由于外汇平衡压力太大,粮食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万吨,人均粮食占有量降到公斤。继年因“洋跃进”大幅度物价上涨后,年物价指数11.9%,突破两位数,86年7%,87年8.8%,88年20.7%,89年16.3%。

总体来看,80年代前半期颇为激动人心,后半期相对平稳,好在年是个大丰收年,总产量增产万吨,在64年中排名第二,人均产量增加28.7公斤,仅次于年和年。粮食总产量由年的3.21亿吨提高到年的4.46亿吨,人均产量由公斤提高到公斤。年,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为公斤。

采用~三年平均数与~三年平均数比较,期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.8%,人口增速继续下降,为年均1.4%,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速1.31%。

从粮食生产角度看,“90后”不是好记忆,年到年,13年里增产的年份只有6个,其余7年减产,年、年分别减产、万吨,当然,也有亮点,年是个难得的丰收年,增产万吨,仅次于年和年。

年的总产量低于,人均产量公斤,回到80年代初水平。

当然,“03后”就让人心安了,年粮食增产7万吨,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一年,从这年起,粮食总产量“十连增”,年,在13年后,粮食总产量突破5亿吨,年,突破6亿吨,十年间,总产量年均增速3.4%,人均产量达到公斤,年均增速2.87%。

到了年代,每人手握着斤的自产粮,再加上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,咱中国人可能才真正对吃饭问题放下心来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