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节过后,气温开始下降,天气转凉。我还没来得及问候父亲,叮嘱他注意身体添衣保暖,80岁高龄行动不方便,不要再去田里劳作了。哪料想父亲打来电话,说是今年又在王木坳开垦了几分油菜地,村里发了一小包油菜籽不够播种。父亲退休后赋闲在家,种蔬菜种油菜竟种上了瘾,他说劳动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,我们兄弟根本无法说服他老人家。我只好抽身跑到农技站,吴站长听我说明来意,二话没说当即送给了我几小包油菜籽,我托人给父亲捎带去4包。傍晚时分,我踩着单车还给七塘村的姐姐也送去了几包油菜种籽。
种植油菜的方法,大体来说只有两种,即直播或育苗。南方丘陵冬油菜适宜早播,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机械化联合播种、开沟免耕直播或机耕人工撒播等方式。我没有下地种过油菜的生活经历,只听说种油菜的过程既繁琐又单调,辛苦,劳作强度非常大,与“双抢”有得一拼。听说遇即使上寒冬冷雨,劳动者仍然是热汗淋漓,全身湿透。
一路上,我不由回想起以前父亲在油菜地里劳动时的情景:种油菜前,必须先在空地里开出一条条排水沟,掘出泥土后放进门间渠空隙里,然后用锄头削松泥块形成一排排畦地。等到种油菜时,父亲脚穿雨靴,脸朝*土佝偻着腰背或斜蹲着身子,挥舞着小锄头,一边莳油菜苗一边施肥浇水,然后隔三差五到田边转转、看看,像抚育自己的儿女一样精心照料,企盼着来年有一个好收成。
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芸苔,胡菜,苔菜,油菜。此菜易起苔,须采苔食,则分枝必多,故名全苔;而淮人谓之苔芥,即油菜,其子可榨油也。”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记述:“芸苔,辛滑甘温。散血消肿,破结通肠。”农民吃的油就是靠田里收获的油菜籽,晒干后可以直接榨来食用。老话说,“寒露的油菜霜降的麦”。种植油菜要想获得高产,稳产节令是关键、技术物资配套是保障。每到入冬前的晚稻收割后,10-11月的稻田便进入休耕期间,播撒油菜花种,两熟移栽油菜,苗床与本田比为1:6,期间要施足底肥、精细撒播、加强除草管理,经过40几天后,稻田里就开满了散发着阵阵清香的油菜花。
冬闲人不闲。事实上,农民“靠天吃饭”,土地只种一季农作物不划算,水稻和油菜轮种,冬闲田里也可“捡钱”。有经济头脑的农民往往因地制宜,开始在冬闲田里抢种油菜,既增产又增收。农民最主要是把油菜杆当成绿肥植物和有机肥料来使用,菜籽几乎全用来榨油食用,纯正地道的菜籽油每斤卖到13元,市场上还供不应求。难怪近两年,家乡种植油菜经济作物的越来越多,田角地头甚至房前屋后,见缝插针地种上了油菜。
家乡泉湖镇是衡南县典型的农业大镇,全镇耕地面积3万余亩,尤以种植稻谷、油菜为主。其中油菜是该镇传统农作物同时也是全镇经济主要增长点,冬种油菜达2万亩。在国道沿线34至35公里处,为了抓生产促发展,镇村基层干部正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指导农民朋友拌田、施肥,移栽油菜苗,全力确保油菜移栽。特别是坐落在红湖、建伟村的衡阳市第一个油菜休闲观光长廊内,高标准全程机播示范种植油菜余亩,到处可以看到农民一边收割晚稻,一边冬种油菜的忙碌景象。
针对油菜花春季比较长,观赏性也非常强的特点,镇里在衡南县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过程中,建设了全市首个高规格油菜生态主题公园。该公园以泉湖镇红湖村至七塘村2.6公里“开发长廊”为中心,结合“泉湖二月八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地种植油菜的传统习惯,注入了更多的文化要素,科学规划建设园区景点,建立一条“油菜生态文化走廊”,业已成为“生态农业园、观光休闲园、科技示范园、文化产业园”。
春去春又回,待到来年开春,老家的油菜花满山满坡地开,呈现梯田型,极有韵律美;沿清花河一带的万亩油菜基地更是无边无际,绿油油长的茂盛一片,好像辽阔的大草原;开花时,又是一片灿灿的金*色,蔚为壮观的油菜花海在“泉湖二月八”农耕文化节前后美丽绽放,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人尽情观赏、摄影留念。
等待的过程是美妙的。在经历漫长寒冷、一片萧瑟的冬天之后,在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下,田野里的油菜花儿开,将春天装扮得如诗如画。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日,那么大家不妨走出户外,到衡南的泉湖油菜公园来观赏油菜花吧,还可以品味农家土菜,体验农耕民俗文化,亲身感受浓浓的春意,享受大自然的恩赐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