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菜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雨水一候,油菜花开,您可知道油菜本是舶来 [复制链接]

1#

雨水一候,油菜花开,您可知道油菜本是舶来品?

文:花木君

古人根据天气气候变化,以及不同花卉开花顺序,用花表达气候时令。南北朝时南朝宗懔的《荆楚岁时说》中记载,从小寒到谷雨之间的八个节气,每气十五天,一气又分三候,每五天一候,八气共二十四候,每候应一种花,称之为“二十四花信风”。

今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雨水,雨水节气三候分别为:一候菜花、二候杏花、三候李花。那么依据物候时令,从今天起,菜花就开始绽放,一些著名的菜花景观也开始吸引着人们前去游览。

一般来说,具有观赏价值的菜花,指的是油菜花,别名芸薹,拉丁文名Brassicacampestris,是十字花科、芸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。油菜花如今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,北起黑龙江和*,南至海南,西至青藏高原,东至沿海各省均有种植。

油菜按生态划分,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。其界线可以是东起山海关,经长城沿太行山南下,经五台山过*河至贺兰山东麓向南,过六盘山再经白龙江上游至雅鲁藏布江下游一线,其以南以东为冬油菜区,其以北以西为春油菜区。

冬油菜和春油菜主要区别在于气候和类型。冬油菜一般是秋播夏收,类型大多为甘蓝型油菜;春油菜则由于所在地冬季严寒,只能春播(或夏播)秋收,类型多为白菜型、芥菜型油菜品种。如今冬油菜占到我国油菜播种面积的90%,是油料作物的主要品种。

春油菜虽然播种面积少,然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,据考古发掘,在距今-年前的西安半坡社会文化遗址中,就发现有油菜籽(白菜型)的踪迹,而从现有历史记录,当时尚没有中西交流,那么,从考古学上来说似乎油菜应该是我国原产的植物。

然而,在我国古代典籍中,油菜又叫“芸薹”,并且在东汉经学家服虔撰写的《通俗文》中记述“芸薹谓之胡菜”,一直到宋代苏颂编撰的《本草图经》才开始采用“油菜”的名称。那么,油菜为何又叫“胡菜”?

从语言学和植物学上来说,我国古代花卉植物等,带“胡”、“番”、“西”、“洋”等,大多为外来物种。在两汉和南北朝以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北方的,多为“胡”,比如胡桃、胡椒、胡瓜(*瓜)、胡豆(蚕豆)等。而在明朝前后通过水路传入南方的,多为“番”,比如番薯、番茄、番石榴、番红花等。后期多为带“西”带“洋”,比如西红柿、西芹、西洋参、西葫芦、洋葱、洋芋、洋白菜、洋姜、洋橄榄等等,这里并不是完全如此,比如西瓜就是唐代传入*的。

如此看来,“胡菜”,也就是“油菜”,应该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舶来品。可是考古学又告诉我们,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白菜型油菜,这又是怎么回事?

现代分子学证实,不管白菜型还是甘蓝型油菜,都不是我国原产的植物,它们的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到中东地区,在东亚没有分布。也就是说,油菜是从西亚一带传入中国的。这个可以证明,油菜引入国内应该有两次,第一次大约在商周时期以前,第二次则在东汉初年,然而由于商周时期缺乏文字记载,因而只能通过科学鉴定,从另一方面也说明,早在商周时期我们就有和西方交往的痕迹。

油菜被引入国内后,除了胡菜,也叫芸薹,主要用来食用嫩茎叶,以及作为药物,《唐本草》记载:芸薹:寒菜、胡菜,主治风游丹肿,乳痈。。后来古人们发现油菜可以压榨油料,于是,芸薹就变成了“油菜”,从现有记载来看,最迟在宋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油菜的最大价值。

上世纪,我们国家又从欧洲引进甘蓝型油菜,也就是冬油菜,因其耐寒抗逆性好,产量高,从此得到广泛推广,因而南方很多省市进行种植,如今占据了我国90%的油菜播种面积。而引进最早的春油菜,则多分布在西北部地区。

由于冬油菜和春油菜的花期不同,因而我们可以在冬春时期欣赏南方冬油菜的锦绣,而在春夏时期到西北部领略春油菜的壮美,油菜花的多姿多彩,成了很多省市的旅游名片。

如今全国各地的油菜景观,以江西婺源、陕西汉中、云南罗平、青海亹源等地比较著名,另外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江苏、浙江等地都有不少油菜花景观,不少地方,用油菜花组成各种图案,非常壮观,值得人们前去欣赏。

-02-19易花得木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